下利心烦,故以此方先治上焦。所以然者,以太阳经淤热在里故也。
利未止,五苓散分利小便,若头额眼眶痛,六脉长大,此寒湿伤于阳明也,苍防干葛汤解表,后用猪苓汤利小便。冬时应寒反温,则有温疫。
少阳阳明者,发汗利小便已,胃中躁烦实,大言太阳阳明者,太阳表邪,后归阳明之里,阳明里热,又内传太阴,约束大便坚结,故曰脾约也。以其同散阳明血热之药,同解阳明血热之毒,故可以升麻代犀角。
食滞发黄,名谷疸,故以平胃散散湿热,加茵陈则清热散黄。此申明上章一见少阳症,便以小柴胡汤主治。
面赤色皆是阳邪,然阴症中又有虚阳上浮者,故用此方。太阳病,二三日不得卧,但欲起心下必结,脉微弱者,此本有寒分也。
《伤寒论》云∶病发于阳,而反下之,热入因作结胸;病发于阴,而反下之,因作痞满,此千古疑句也。伤寒发汗已,身目为黄。